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 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 村庄规划
2019-12-07 14:32:00 来源:  作者: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

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

村庄规划

2019-2035年)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人民政府

201911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

一、 规划背景...................................................................................................... - 1 -

二、 编制目的...................................................................................................... - 1 -

三、 规划范围...................................................................................................... - 2 -

四、 规划期限...................................................................................................... - 2 -

五、 规划思路...................................................................................................... - 2 -

六、 规划依据...................................................................................................... - 2 -

七、 村庄分类...................................................................................................... - 3 -

八、 规划重点...................................................................................................... - 3 -

第二章 现状概述......................................................................................................... - 4 -

一、 区位交通概况............................................................................................... - 4 -

二、 人口概况...................................................................................................... - 4 -

三、 经济概况...................................................................................................... - 4 -

四、 村域用地概况............................................................................................... - 5 -

五、 村庄用地概况............................................................................................... - 8 -

六、 问题梳理与分析.......................................................................................... - 10 -

七、 上位规划的要求.......................................................................................... - 11 -

第三章 定位目标.................................................................................................... - 12 -

一、 规划定位.................................................................................................... - 12 -

二、 规划目标.................................................................................................... - 12 -

第四章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规划................................................................. - 13 -

一、村域三生空间规划........................................................................................ - 13 -

二、村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规划.......................................................................... - 14 -

三、村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措施.......................................................................... - 14 -

四、生态修复规划............................................................................................... - 17 -

五、土地整理与用地布局.................................................................................... - 18 -

六、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 - 20 -

七、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 21 -

第五章 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 23 -

一、 人口规模预测............................................................................................. - 23 -

二、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 24 -

三、 村民住宅用地规划...................................................................................... - 24 -

四、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25 -

五、 经营性服务设施规划................................................................................... - 25 -

六、 基础设施规划............................................................................................. - 25 -

七、 道路交通规划............................................................................................. - 29 -

八、 防灾及安全规划.......................................................................................... - 30 -

九、 住房建设规划............................................................................................. - 31 -

十、 景观风貌规划............................................................................................. - 35 -

第六章 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 39 -

一、 近期整治规划............................................................................................. - 39 -

二、 发展规划............................................................................................. - 39 -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40 -

一、 组织模式.................................................................................................... - 40 -

二、 管理模式.................................................................................................... - 40 -

三、 规划实施行动方案...................................................................................... - 42 -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

201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文件中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规划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及搬迁撤并类四类村庄,并分别提出了村庄的管控要求和指引措施。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实施

2019年初,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不规划不建设,不建设不投入的总体要求,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明确要求规划要简化、管用、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重点;明确提出要根据村庄现状条件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的科学编制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

(三)《人居环境三年整治方案》强化推进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应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案要求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到2020年应在生活垃圾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生活污水排放、村内道路及环境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二、编制目的

梳理村庄各类空间要素资源,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有效约束村庄建设行为,引导村庄产业发展及村庄风貌与农房建设。

三、规划范围

本轮规划将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三村联合编制,故规划范围为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三村的行政区域面积之和,总面积为2589.84公顷。其中:高台子村村域面积887.67公顷、西地村村域面积709.65公顷、南山村村域992.52公顷。

四、规划期限

1、近期:2019-2022

2、远期:2023-2035

五、规划思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和实施建设的要求,深入梳理域内各类要素的特点与问题,从农民关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提升村庄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施性。

未标题-1 副本

六、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

2、若干主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件》等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

5、《二十家子满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6、《二十家子满族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7、《镇规划标准》(GB50188-07

8、《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9、《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1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11、《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通知》[吉自然资发(20194]

12、《吉林省县(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

七、村庄分类

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综合条件,顺应区域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划定高台子村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南山村为特色保护类村庄,西地村为暂不确定类。

八、规划重点

(一)实现村庄合理布局、集中发展,将对偏远村屯进行整体搬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水平。

(二)探索扶贫的新模式,采取村企共建模式,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三)探索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整治要求、标准,引导村庄科学发展。

(四)尊重村民意愿,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引导逐期修缮加固、完善功能等方式改造民宅,改善村民生活品质。

(五)突出乡村特色,营造良好的景观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村民人居环境。

(六)建立村庄规划实施的反馈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提供相应技术指导。

(七)本规划设计成果中,纳入将于未来编制的《公主岭市国土空间规划》

与《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国土空间规划》。

 

第二章  现状概述

一、    区位交通概况

项目所在的二十家子满族镇地处公主岭市西南部,距公主岭市13公里,距省城长春60公里,距四平市50公里,东与伊通满族自治县毗邻,西以东辽河为界与梨树县比邻,南、北分别与龙山满族乡、南崴子镇接壤。

高台子村、西地村与南山村,位于二十家子满族镇西部,区域总面积为2589.84公顷。县道X061穿过三个村庄,未来可以利用县道X061实现快速的对外交通。

二、    人口概况

2018年底,高台子村、西地村和南山村现有人口总计4873人,其中:高台子村现有人口2482人,西地村现有人口1120人,南山村现有人口1271人。

通过对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内现有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村庄内60岁以上男性与55岁以上女性占全部人口比例为27.99%,三个村庄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村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    经济概况

据统计,至2018年底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为30870万元,其中高台子村地区生产总值约10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万元,三产比例为442333;西地村地区生产总值约9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0.8万元,三产比例为522325。南山村地区生产总值约117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1.1万元,三产比例为284824

四、    村域用地概况

(一)村域土地利用概况

依据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高、西、南三村总面积为2589.84公顷。其中生态用地为780.11公顷,所占比例为30.12%;农业用地为1587.04公顷,所占比例为61.28%;建设用地为222.69公顷,所占比例为8.60%

 

 

 

 

 

 

 

 

 

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总表               单位:公顷

地类

村域总面积

比重

土地总面积

2589.84

100.00

生态用地

林地

751.72

29.03

水域

28.39

1.09

合计

780.11

30.12

农业用地

基本农田

1340.17

51.75

一般农田

246.87

9.53

合计

1587.04

61.28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203.6

7.86

城镇建设用地

5.70

0.22

独立工矿用地

13.39

0.52

合计

222.69

8.60

 

1、高台子村用地现状概况

1高台子村土地利用现状

高台子村总面积为887.67公顷。其中林地3.73公顷;水域12.95公顷;基本农田634.55公顷;一般农田118.5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105.6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2.25公顷。

              高台子村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

土地总面积

887.67

生态用地

林地

3.73

水域

12.95

合计

16.68

农业用地

基本农田

634.55

一般农田

118.58

合计

753.13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105.61

独立工矿用地

12.25

合计

117.86

 

2)高台子村一般农田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现状

高台子村现有耕地753.13公顷。

根据《二十家子满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的图斑数据显示,高台子村拥有一般农田的面积为118.58公顷、基本农田的面积为634.55公顷。

2、西地村用地现状概况

1西地村土地利用现状

西地村总面积为709.65公顷。其中:林地259.15公顷、水域1.83公顷、基本农田346.68公顷、一般农田59.3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42.63公顷。

              西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

土地总面积

709.65

生态用地

林地

259.15

水域

1.83

合计

260.98

农业用地

基本农田

346.68

一般农田

59.36

合计

406.04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42.63

合计

42.63

 

2)西地村一般农田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现状

西地村现有耕地406.04公顷。

根据《二十家子满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的图斑数据显示,西地村一般农田的面积为59.36公顷、基本农田的面积为346.68公顷。

3、南山村用地现状概况

1南山村土地利用现状

南山村总面积为992.52公顷。其中林地48.84公顷;水域13.61公顷;基本农田358.94公顷;一般农田68.93公顷;村庄建设用地55.36公顷;城镇建设用地5.7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14公顷。

 

 

 

              南山村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

土地总面积

992.52

生态用地

林地

488.84

水域

13.61

合计

502.45

农业用地

基本农田

358.94

一般农田

68.93

合计

427.87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55.36

城镇建设用地

5.70

独立工矿用地

1.14

合计

62.20

 

2)南山村一般农田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现状

南山村现有耕地427.87公顷。

根据《二十家子满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的图斑数据显示,南山村一般农田的面积为68.93公顷、基本农田的面积为358.94公顷。

五、    村庄用地概况

村庄建设总用地为203.6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417.81平方米,其中高台子村村庄建设用地为105.6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425.50平方米;西地村村庄建设用地为42.6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380.63平方米;南山村村庄建设用地为55.3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435.56平方米。

(一)高台子村村庄用地概况

1、村民住宅

全村住宅用地总面积86.91公顷,平均每户宅基地350.86平方米,宅基地超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330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2公顷,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有村委会、卫生室、商店、小学等设施。

3、经营性设施用地

现状经营性设施用地1.2公顷,经营性设施用地仅有商店。

4、基础设施

现状没有基础设施用地。

5、村内交通用地

高台子村与镇区较近,有一条对外联系道路,为县道X061,沥青路面,路面宽度7米,长度2061米,路况较好;村内区域道路为水泥道路与砂石路相结合。

(二)西地村村庄用地概况

1、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呈团状线性分布在县道X061东侧,行列式布局,构成村庄整体的空间布局结构。

全村住宅用地总面积39.42公顷,平均每户宅基地351.96平方米,宅基地超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330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11公顷,有村委会、卫生室等设施。

3、经营性设施用地

村内现状经营性设施用地0.16公顷,为一处村民商店。

4、村内交通设施用地

西地村对外联系道路为县道X061,沥青路面,路面宽度7米,长度3341米,路况较好;村内区域其他道路为水泥道路与砂石路。宽度为2-4米不等,道路系统不完善。

(三)南山村村庄用地情况

1、村民住宅

由于受山地影响,村民住宅大多分布在北侧。

全村住宅用地总面积45.21公顷,平均每户宅基地355.70平方米,宅基地超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330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12公顷,有村委会、卫生室等设施。

3、经营性设施用地

村内现状经营性设施用地0.08公顷,为一处村民商店。

4、村内交通设施用地

南山村对外联系道路为县道X061,沥青路面,路面宽度7米,长度3272米,路况较好;村内区域道路为水泥道路与砂石路。宽度为2-4米不等。

六、    问题梳理与分析

通过村民问卷调查、村委会访谈、现场踏查,了解到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域主要问题

1、农民宅地建设方面:农民宅地建设超出农村居民点范畴,占用耕地、林地、自然保留地等。村内存在部分宅地属性与土地利用现状性质不符的情况。

2、生态方面:村域存在开山取土、沿河采沙、破坏林地等生态破坏情况。

3、土地方面:村域存在零星建设用地、临时施工用地、废弃采沙采矿用地等用地。

(二)村庄环境有待提升

1、住宅方面: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的住宅普遍存在色彩不一、形式多样的问题,缺乏整体性和视觉美感。

2、院落方面:大部分院落布局杂乱,缺乏庭院硬化、美化,且普遍宅基地面积过大,远超出国家要求的330平方米的宅基地要求。

3、垃圾方面:现状缺少必要的收集设施,垃圾处理方式为就地填埋。

4、道路方面:高台子村道路建设较好,除县道X061为沥青路面外,其余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路面的建设。西地村与南山村道路建设落后,村内为水泥路、砂石路、土路等多种路面形势混杂,恶劣天气下村民的出行存在一定困难。

5、公共绿地:村庄内部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缺失,景观缺乏层次。

6、河流水系:部分沟渠的清淤工作不及时,缺少堤防设施。

7、防灾设施:村内局部河流没有工程护坡或防洪设施年久失修,不能有效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消防设施不完善,没有消防车。

8、生态环境:局部节点存在开山取石、沿河采砂、林地破坏等现象,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有潜在的危险隐患。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村内现仅有村部、小学、卫生站。但缺乏必要的养老设施和文化展示设施。

(四)市政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现状缺失雨水及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通过沟渠排入河道,对周边的环境有一定影响。村庄缺少截洪沟等设施,且因上游山体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村庄内部部分沟渠淤积、道路过水、山洪淹没的灾害。

(五)集体经济薄弱,带动作用有限

现状三村集体年收入为30870万元。集体收入较少,每年仅能支撑村庄道路绿化、贫困户环卫岗位开支及部分村民新农合保险的开支,不能有效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七、    上位规划的要求

上位规划为《二十家子满族镇总体规划》 (20102030年)。

规划期限:2010年至2030

(一)镇村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三带、五区”。

一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镇中心,也是镇域内一级接待服务中心;

三轴—县道061发展主轴、民族大街发展次轴和旅游东线发展次轴;

三带—小顶山和解放村的养殖开发带、小山村的稻产开发带和南山村、猴石村、全结村的林果开发带;

五区—小顶山村、解放村的工业牧业开业区、高台子村和二十家子村的“三高”农业示范区、二十家子水库风景区、民俗大观园区(满族文化城)以及八达岭风景区

(二)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为镇中心—中心村—基层村—自然屯四级等级结构。

镇中心:镇区;

中心村:西地村、全结村、小顶山村、猴石村;

基层村:二十家子村、高台子村、小山村、解放村、南山村

自然屯:将现状74个自然屯整合至39个。

(三)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镇村职能分为综合型、多种经营型、农村生态型。

综合型:二十家子村、二十家子满族镇镇区;

多种经营型:全结村、猴石村;

农村生态型:高台子村、小山村、解放村、小顶山村、西地村南山村

 

第三章  定位与目标

一、规划定位

二十家子满族镇西部工贸分区,乡村沿路经济发展节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乡村农业文旅示范基地。

二、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

远期目标:实现乡村振兴,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一)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以圣金农业为主导,打造村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规划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发展玉米、赤小豆、海棠果、黄李子、木耳等特色林果种植。通过村民合作社集体运营管理和村企合作等模式大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二)科技文化进步

逐步完善农民休闲娱乐设施和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技术手段。到规划期末,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三)基础设施完善

改造升级村林道路,实现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建设一批防洪截洪工程,保障村庄安全;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庄排水设施。

(四)民生工程改善

明确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时序和实施措施,有序推进翻建、改建或修缮危旧房,统一按规划要求执行。

(五)生态环境良好

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山场绿化、工矿设施复垦、开山挖石场地复绿等生态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推进村庄果品经济林绿化,鼓励农民改厨、改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

 

第四章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规划

一、村域三生空间规划

(一)生产空间规划

生产空间的主要功能是粮食生产。以耕地为主,包含少量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高台子村和西地村,以及南山村北部。

(二)生活空间规划

三生空间规划图

 
生活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居住生活,是指村民集中生活区。包括农民的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景观和绿化用地和村内交通用地等。规划将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村民集中居住区划为生活空间,满足村民的生活、游憩、商业服务等功能的需求。

(三)生态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空间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导,空间内用地建设应符合生态保护原则,主要集中在西地村与南山村。规划划定三处生态空间,分别位于西地村村东部;南山村村东南部;南山村东辽河沿岸。

二、村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规划

本次规划将规划范围内空间布局分区划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维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生产区、村庄集中居住区、村庄整理腾退区。

(一)重点生态保护区

重点生态保护区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发挥生态功能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公益林、水源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的林地,及其他发挥生态功能用地。

(二)生态环境维护区

重点生态保护区范围以外,以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功能的区域,包括林地、水域及其他发挥生态功能用地。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的用地空间,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和部分其他类型用地。

(四)一般农业生产区

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辅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配套设施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般耕地、设施农用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厂房用地等。

(五)村庄集中居住区

是指村民生活居住集中建设区,并配以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区域。包括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村内交通用地等。

(六)村庄整理腾退区

是指符合村庄发展趋势,尊重村民意愿,规划对现有村庄用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复垦为其他适宜的符合村庄发展方向的用地区。

三、村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措施

(一)重点生态保护区管制措施

1、坚持以保护为主,维护区域生态主导功能,实施封山禁牧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建设多树()种、多层次,生物多样,结构合理,生态功能最大化的异龄复合型植被。

2、区内禁止滥砍盗伐、侵占林地、毁林()开荒、滥捕乱猎、乱挖滥采等活动。

3、区内零星耕地需逐步退耕还林,强化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

4、区内禁止建设与生态保护无关的设施和建设项目。区内违法、违规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要依法采取停止建设、恢复原状等补救措施。

5、在区内建设重大的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需经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后,方可设置。

(二)生态环境维护区管制措施

1、区内允许建设对生态环境无破坏,维护生态资源、环境、景观绿化项目等。

2、区内允许从事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主导功能相适应的开发利用活动,如林下经济、风景旅游、景观绿化等。

3、禁止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可能威胁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可能威胁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各类资源开发活动。

4、禁止在区内进行开山、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等活动。

5、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内生产用地耕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减小对生态空间的污染和破坏。

6、河流保护区沿岸禁止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畜禽养殖场逐步退出。

7、区内积极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等整治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区内生态环境安全。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措施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按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4、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种植农作物的用途。

5、符合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需占用和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的,须按程序报至国务院审批,及时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6、鼓励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土地整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一般农业生产区管制措施

1、鼓励在区内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观光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养殖小区等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允许区内经农用地转用审批改变土地用途,建设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项目,且规模需符合规划安排的本区域内土地开发强度标准。

3、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须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实行“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4、区内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通过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及其他零星非农用地应优先进行整理、复垦为农用地,规划期内不能复垦整理的可保留现状,但不得扩大面积。

(五)村庄集中居住区管制措施

1、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新申请的宅基地优先使用村庄规划的生活用地空间,其规模不得超过《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中宅基地面积标准。

2、村庄生活用地空间以外的存量宅基地禁止改扩建,鼓励村庄生活用地空间以外的超标宅基地、外出务工的“两栖人口”的宅基地有偿退出。

3、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村内交通用地及景观与绿化用地需求,合理优化其建设用地布局。

4、农民建住宅,必须符合村庄规划。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讨论、二十家子满族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公主岭市人民政府批准。

5、农民宅基地划拨必须做到“三看”(看批文、看基础位置、看用地是否合理)、“两到场”(镇、村两级干部到场),填写“建设用地审批单”确定四至,坚决禁止非法超占面积或移位修建。

6、坚决禁止未经审批划拨,私自修建房屋或临时性建筑物。

(六)村庄整理腾退区管制措施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复垦,改变土地用途,使其符合村庄发展。

2、区内存量宅基鼓励有偿退出。

3、区内土地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用房。对确需在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用房的需通过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且不得扩大其原用地规模。

四、生态修复规划

规划范围内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包括:村内陡坡地质生态修复工程、开山取土地质环境修复工程、砂场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林地破坏地质环境修复工程、小流域地质环境修复工程等。

(一)村内陡坡地质环境修复工程

规划对三个居民点内陡坡用地进行生态修复,采取植树造林、覆草固土等措施,修复陡坡生态环境。

(二)开山取土地质环境修复工程

应用石壁复绿、蜂巢约束植绿等措施,对村内建设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稳固水土流失,减少山体滑坡、落石、坍塌等现象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破坏,减少对村民的以外伤害。

(三)砂场地质环境修复工程

进行农业生产恢复措施,在对生态恢复的同时,产生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林地破坏地质环境修复工程

采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对村域内乱砍、乱伐、开荒种地等破坏的林地进行修复。

(五)小流域地质环境修复工程

采用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工业措施,对村内破坏严重的河流、村沟进行河流治理。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减少山洪汇水对村庄的冲击。

五、土地整理与用地布局

(一)超建宅地整理

按照现状村屯情况,将超出现状居民点用地的宅地调整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同时补充被占用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证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二)零星建设用地整理

对闲置村庄用地进行指标整理,部分零星村庄用地进行迁移,整理建设用地指标,用于省内建设指标流转。

(三)临时施工用地整理

恢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的临时施工用地的原有属性。

(四)村屯迁并

本次规划对偏远村屯和规模较小的村屯进行迁并,主要包括:高台子村前康家屯、北山屯;西地村上西地屯;南山村山湾子屯、糖坊屯、磨石沟、碾子沟。分别迁至东高台子、董家屯等周边大型安置区。迁并村屯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村内其他建设区域用地供给。

(五)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村域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村庄建设用地需求,依据《吉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规划将村域土地分为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共三大类。

规划生态用地规模为780.11公顷,占总用地的30.12%;农业用地规模为1587.04公顷,占总用地的61.28%;建设用地规模为222.69公顷,占总用地的8.60%

2035年,生态用地保持不变,农业用地增加23.18公顷,建设用地减少23.18公顷。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地类

现状基期年

规划目标

规划期内增减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土地总面积

2589.84

100

2589.84

100

0

生态用地

林地

751.72

29.02

751.72

29.02

0

水域

28.39

1.10

28.39

1.10

0

合计

780.11

30.12

780.11

30.12

0

农业用地

基本农田

1340.17

51.75

1340.17

51.75

0

一般农田

246.87

9.53

270.05

10.43

23.18

合计

1587.04

61.28

1610.22

62.18

23.18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203.6

7.86

153.55

5.93

-50.05

城镇建设用地

5.70

0.22

45.96

1.77

40.26

独立工矿用地

13.39

0.52

0

0

-13.39

合计

222.69

8.60

199.51

7.70

-23.18

 

 

村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六、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

依据《二十家子满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数据,划定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并补偿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现状核实已占用的永久性基本农田,补偿后永久性基本农田总量保持不变。

(一)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偿

根据空间要素协调及土地整治调整永久性基本农田减少18.12公顷。包括高台子村县道X061东侧,西地村下西地屯与后大窝棚屯县道X061东侧共计三块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规划将西地村董家屯与下西地屯之间一般农田调整为永久性基本农田进行补偿。补偿后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不变。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保护基本农田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各类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办理农用地专用手续。

2、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取土、栽植用材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4、承包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的保持和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

5、基本农田保护必须达到七有(有政府文件或公告、有管护组织、有保护图件、有登记档案、有乡规民约、有保护协议、有重点地块保护标识)的要求。

6、落实十不准(不准批人情地、不准收关系费、不准断人情案、不准发人情证、不准以地谋私、不准弄虚作假、不准以言代法、不准敲诈勒索、不准大吃大喝、不准刁难用户)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七、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基于对规划区的现有条件,明确乡村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合理划定经济发展片区,构建定位合理,特色突出的乡村产业体系,制定各片区的开发与控制引导的要求和措施,促进产业多层次融合发展。将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三个村域产业空间结构分为“一轴、两核、两片区”。

产业分区规划图

一轴:县道X061途经高台子、西地、南山三个村,定义为村域经济发展轴线,利用沿途村屯形成重要的对外经济带与二十家子满族镇经济外联桥头堡。

两核:规划以圣金农业为主导,打造村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规划区域   的经济产业发展核心;规划以南山村”世外桃源”为主导,打造农业文旅发展核心。

两片区:分别为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农业文旅发展区。

(一)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圣金农业为主导,打造村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规划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中心。

1)在稳定经济作物玉米、大豆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农业大棚项目,种植反季节瓜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2)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打破传统一家一户的粗放经营方式,鼓励他们以土地入股、转让、互换转包等形式,使土地向种田大户或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也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条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

2、促进畜牧资源规模化

把现有养殖户集中起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社区。实行集中养殖、分户管理、统一防疫,提升家禽、家畜品质,改善村庄生活品质。

3、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

1)整顿集体资源。成立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租赁、发包合同清理整顿工作组,对全村集体资源进行全面审查。实施村民监督管理,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程序规范化、效益最大化、收益持续化。

2)开展服务创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创办、领办合作社、协会、电商平台等组织为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提供农资购销、技术指导、劳务中介、包装营销等有偿服务。

3)盘活资产资源。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统一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设厂房、市场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通过发包租赁增加集体收入。

(二)南部农业文旅发展区

以南山村”世外桃源”为主导,打造乡村农业文旅发展中心。

农业文旅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农业文旅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农业文旅从概念上来说,就是跨产业、多功能的综合规划;从具体项目来说,就是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结构的综合运营。

第五章  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一、人口规模预测

高、西、南三村现状总人口为4873人,其中高台子村现状人口2482人,西地村现状人口1120人,南山村现状人口1271人,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各村服务能力增强对周边的引力增强,综合增长率按-0.3‰计算。至2035年,高台子村规划人口2372人,西地村人口1070人,南山村人口1214人。

二、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根据现状居民点分布情况,结合人口规模预测和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建设用地布局,明确规划期内各项建设用地的规模和范围,以及新增居民点用地的开发强度指标控制。

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53.55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36.16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83公顷、经营性设施用地3.38公顷、基础服务设施用地0.12公顷、村内交通用地7.70公顷、景观绿地5.36公顷。

总用地布局指标表

乡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面积(hm²

比例(%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H

宅基地R

136.16

88.67

其中

一类住宅用地R1

136.01

 

混合式住宅用地R3

0.1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0.83

0.54

其中

管理用地A1

0.24

 

文体用地A2

0.05

 

社会福利用地A4

0.54

 

基础设施用地U

0.12

0.07

 

排水用地U4

0.10

 

环卫用地U6

0.02

 

经营性建设用地C

3.38

2.20

其中

商业服务业及用地C1

3.38

 

景观与绿化用地G

5.36

3.49

其中

景观绿地G1

4.46

 

防护绿地G2

0.47

 

广场用地G3

0.43

 

村内交通用地S

7.70

5.01

其中

道路用地S2

7.70

 

合计

 

 

 

153.55

100

 

其中:高台子村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86.07公顷,其中:住宅用地79.57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67公顷、经营性设施用地1.26公顷、基础服务设施用地0.02公顷、村内交通用地2.70公顷、景观绿地1.85公顷。

高台子村用地布局指标表

乡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面积(hm²

比例(%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H

宅基地R

79.57

92.45

其中

一类住宅用地R1

79.57

 

混合式住宅用地R3

0.0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0.67

0.78

其中

管理用地A1

0.08

 

文体用地A2

0.05

 

社会福利用地A4

0.54

 

基础设施用地U

0.02

0.02

 

环卫用地U6

0.02

 

经营性建设用地C

1.26

1.46

其中

商业服务业及用地C1

1.26

 

景观与绿化用地G

1.85

2.15

其中

景观绿地G1

1.54

 

防护绿地G2

0.16

 

广场用地G3

0.15

 

村内交通用地S

2.70

3.14

其中

道路用地S2

2.70

 

合计

 

 

 

86.07

100

 

西地村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31.49公顷,其中:住宅用地26.89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06公顷、经营性设施用地0.98公顷、村内交通用地2.10公顷、景观绿地1.46公顷。

西地村用地布局指标表

乡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面积(hm²

比例(%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H

宅基地R

26.89

85.39

其中

一类住宅用地R1

26.84

 

混合式住宅用地R3

0.0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0.06

0.19

其中

管理用地A1

0.06

 

经营性建设用地C

0.98

3.11

其中

商业服务业及用地C1

0.98

 

景观与绿化用地G

1.46

4.64

其中

景观绿地G1

1.21

 

防护绿地G2

0.13

 

广场用地G3

0.12

 

村内交通用地S

2.10

6.67

其中

道路用地S2

2.10

 

合计

 

 

 

31.49

100

 

南山村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35.99公顷,其中:住宅用地29.70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10公顷、经营性设施用地1.14公顷、基础服务设施用地0.10公顷、村内交通用地2.90公顷、景观绿地2.05公顷。

南山村用地布局指标表

乡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村规划地类

面积(hm²

比例(%

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H

宅基地R

29.70

82.52

其中

一类住宅用地R1

29.65

 

混合式住宅用地R3

0.05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0.10

0.28

其中

管理用地A1

0.10

 

基础设施用地U

0.10

0.28

 

排水用地U4

0.10

 

经营性建设用地C

1.14

3.17

其中

商业服务业及用地C1

1.14

 

景观与绿化用地G

2.05

5.70

其中

景观绿地G1

1.71

 

防护绿地G2

0.18

 

广场用地G3

0.16

 

村内交通用地S

2.90

8.05

其中

道路用地S2

2.90

 

合计

 

 

 

35.99

100

 

三、村民住宅用地规划

规划村民住宅用地136.16公顷,其中:高台子村79.57公顷、西地村26.89公顷、南山村29.70公顷。尽量保持各个村庄现有肌理和建筑密度,将现有村民宅基地控制在330平方米以内。将东高台子村居民点中部约5.24公顷的一般农田用地置换为村民住宅用地、董家屯周边三处约2.37公顷一般农田用地置换为村民住宅用地、下西地1.50公顷一般农田用地置换为村民住宅用地,用于集中居民点的建设,安置居民点外围零散的宅基地及搬迁的村民住宅用地。

新建宅基地容积率控制在0.65以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宅基地330平方米/户的标准建设。建筑高度应控制在8米以下,建筑层数控制在2层以内。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为0.83公顷。

1)公共管理用地:保留现有各村村部等政府用地,未来承担村庄管理职能。面积为0.24公顷。

2)文体用地:在高台子村打造一处健身广场;在南山村结合世外桃源农旅项目设置文化站、村史馆和村民休闲健身广场。面积为0.05公顷。

3)社会福利用地:在高台子村圣金农业集团打造一处老年社区,来满足高台子村及周边村屯老龄人群养老需求,解决老龄人群的养老问题。面积为0.54公顷。

五、经营性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经营性设施用地3.18公顷,主要分布在南山村,将小下沟打造为南山雪村摄影基地,占地面积1.94公顷,改造村民住宅,打造风俗民宿。重点改造现有集市,闲时作为村民的休闲集会广场,逢赶集时作为集市使用。并结合改造工程设置水冲公共卫生厕所一座。

六、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安全

1、给水现状

现状村民饮用水均采用地下水自备井供给。

2、规划原则

实现村庄水质达标,供水普及率100%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提高供水安全意识,防患未然。

3、给水规划

根据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未来的发展要求,给水引自二十家子满族镇镇区给水管网。

4、水资源保护

对水源地周围应严格划分卫生保护区。保护区的划分应结合水源地的地质,以及水源地的卫生、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并在保护区边界设置固定的标志。

1)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范围

一级保护区:

水源井半径100m所包含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

水源井半径500m所包含的区域。

2)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规定

保护区内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一级保护区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二)污水治理

1、排水现状

现状村庄没有污水设施,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水域或农田内,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

2、排水体制

规划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采用分散处理体制,结合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各户生活污水经分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其中,高台子村和西地村污水排放至二十家子满族镇镇区污水管网;南山村新建一处小型污水处理站,占地500㎡,日处理达100T,用来处理南山村及周边污水。

3、排水管线

污水管道根据地形和道路竖向,结合道路布置。污水干管最小管径为d200mm,管材采用PE管。排水管线埋深应设在冰冻线以下。

(三)雨水排放

1、雨水设计流量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所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是根据公主岭市自动记录雨量资料数理统计法求得的地方系数求得:

设计重现期规划一般地区P=23年,重要地区P=35年。

t1-地面集水时间,t11020min

m-折减系数,暗管m2,管渠m1.2

QqψFψ径流系数,本项目取0.4-0.6

2、雨水边沟

雨水以沟渠形式排放。排水沟渠应充分利用地形,及时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并应定时清理维护,防止被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排水沟渠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300mm,深度一般不应小于200mm。排水沟渠可根据当地实际选用混凝土或砖石、条石、鹅卵石等地方材料砌筑。可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四)电力设施

1、电力现状

各村供电由二十家子满族镇变电站提供,村内线路以架空为主。

2、用电负荷预测

根据村庄发展及《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2014),规划用综合用电水平指标法计算,2035年按人均综合用电指标2500KWH/·年计算,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2000小时,即最大用电负荷为6091kw

3、外线敷设形式

10KV电力线采用地下电缆直埋敷设,由10KV变配电柜引出,380/220V电线维持现状,对已有杆式线路进行维护,对部分不合理电力线路进行增设或调配

4、道路照明

村内市政道路照明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路灯控制采用光控与时控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路灯电缆沿隔离带或便道下直埋敷设。村内路灯单侧布置。

(五)生活用能

1、供热规划

鼓励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村民供暖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火炕、火墙供暖,发挥其余热利用、蓄热性强、舒适保健、区域重点供热等独特优势,适当配合土暖气的采暖方式,突出经济、节能、环保、减排等效益。远期可选择太阳能、沼气、电气等方式供暖。

2、燃气规划

村内远期可根据村庄条件选择电能、太阳能、生物质燃料、液化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

(六)垃圾收运

1、垃圾量预测

采用人均指标法进行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根据《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为0.7公斤计算,到2035年,垃圾总产量为3.41/日,垃圾年产量为1124吨。

2、垃圾收集与运输

各种垃圾收集措施拟全部采用容器化、密闭化方式收集,近期以垃圾箱(桶)收集为主,及时增设或更换垃圾箱(桶)数量和类型,并逐步实行袋装化收集;规划远期全面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垃圾运输采用集装箱密闭化转运,并全面实行机械化运输方式。规划期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必须达到100%,垃圾收集后由封闭式垃圾运输车辆送往二十家子满族镇进行统一处理,实现村内的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标。

         

垃圾收集点                          垃圾桶

(七)厕所革命

1、公共厕所

公厕建造地点选择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力求与周边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说明: F:\图片收场\热水汤\B4.jpg相协调。公厕邻近的道路旁,应设置明显、统一的公厕标志。并与相邻主要建筑物间隔一般不应小于5m,周围设置不小于3m绿化带。随着村内排水设施的不断完善,公厕粪便逐步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一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2、家庭厕所改造

近期厕所改造以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及三格式化粪池厕所为主;远期随着污水管网建设,排入污水处理厂。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容量能保证存放10天以上,加5倍水稀释后,可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

三格式化粪池厕所,总容积在1.5立方米以上,可供三口之家用68个月左右,村民大可不必为粪池清掏等工作担心。

 

七、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交通用地7.70公顷,其中高台子村2.70公顷,西地村2.10公顷,南山村2.90公顷。

村内道路分为村内主路与巷路二级道路体系。

1、村内主路

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以现有穿过村庄的县道X061为基础作为村内主要道路,改造现有经县道X061入村的砂石路作为村内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9米,路面材质为水泥或柏油,并路边增加植被空间。

2、村内巷路

保持现有村庄巷道骨架和路面宽度,对各村现有的砂石路、土路路面进行改造,以水泥路铺砌为主,并增加路边植被空间。

八、防灾及安全规划

规划综合考虑地震、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并加强村庄消防防火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灾害综合防御、群防群治的原则,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命安全。

(一)抗震规划

二十家子满族镇地处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规定不设防。医院、邮电局、供电、给水等生命线工程和中小学、镇政府等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提高一度设防。

为了保证在遭受相当基本烈度地震时减少灾害损失,内外部交通要保持畅通性;将临近集中居住区的外围农田设为震灾避难场所,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随意占用。

原有重点建筑与生命线工程建筑、中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建筑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要及时加固或拆除。

(二)防洪规划

规划在山洪易发处建设道路明沟、截洪沟,收集山体洪水并就近排向附近水体。在河道下游规划改线县道061东侧,设一宽度为20米的叠水坝,防洪的同时丰富城镇景观。

防洪措施

①城镇防洪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与美化城镇、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方式。

②余庆河两岸修整自然堤坝,整治河道。

③河道定期清淤,保持河道过水能力。

④镇区下游修建堤坝,减缓洪水流动速度。

(三)消防规划

村庄各类用地中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均应符合《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中对农村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

村内不单独设置消防站,应利用二十家子满族镇消防站负责消防任务。同时村庄道路除对外联系道路外,应沿村庄主要道路按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的规定,设置消防栓,所有市政消火栓应设置明显标志;在村庄公共场所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干粉灭火器;同时村内各户也应采用水缸等储水设备,来解决消防用水需求;并建议在村内组建村民消防监察队。

村庄宜在村委会、休闲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普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固定消防宣传栏,易燃易爆区域应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志。火源和气源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农村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

新建和改造房屋建筑时应对某些传统材料和木材进行耐火处理,采用先进、安全的生活用火方式。此外宅前屋后堆量较大的柴草、饲料等可燃物的存放也必须符合防火规定,并与主要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九、住房建设规划

(一)建筑整治引导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330平方米的规定。建筑层数应当不超过2层,建筑高度应当不大于8米。

新建及改扩建建筑应与四邻住宅之间保证日照及防火间距,项目审批前需征得四邻同意,如邻里没有明确业主的,应公示后无反对意见方可审批。

临村内主路的民居建筑退让道路边线应不小于5米;临近宅间小路的民居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应不小于2米。对有停车需求的经营性建筑,后退道路两侧边沟不低于7米,避免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

为保证村庄整体风貌的统一,民居建筑建议采用双面坡屋顶,建议采用硬山式或悬山式为主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当地材料,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建筑色彩上推荐以白色、暖黄色系为主,屋顶色彩推荐红色系,建筑立面推荐白色,最终形成红瓦白墙的色彩风格,体现宁静温馨的传统村庄风貌。

(二)房屋改造类型

通过对村庄现状农居的建设质量、建筑层数、屋顶形式、墙面、门窗、室内、建筑装饰、院落景观等方面进行统一调查本次规划将村庄现状农居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进行整治。

1、改造加固类农居

该类农居主要为建筑年代较早,建筑结构为土木式建筑,部分房屋结构老化,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此类建筑需要通过一定工程手段进行房屋加固,保障村民的居住安全。

 

2、修葺整治类农居

该类农居房屋建筑质量较好,但与村庄整体风貌有冲突,应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原址修葺。应对建筑墙体、屋顶、门窗等进行风貌提升,以保持村庄的整治建筑风貌。

3、提升维护类农居

该类农居主要为2010年后建设或改造的房屋,房屋质量较好,可在保留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色彩、屋顶、外立面等方面进行改善,以符合村庄整体风格,并适当进行建筑节能改造。

 

(三)房屋改造措施

1、屋顶

结合村内实际,延续传统风格,屋顶瓦面材质色彩保持统一,可以采用红色琉璃瓦或砖红色传统瓦片。

timg   1

瓦片选择示意

2、立面

现状村庄内建筑墙体立面形式包括水泥墙、砖墙及土墙,立面装饰上有涂料粉刷、清水砂浆及瓷砖贴面等做法,影响村庄整体风格的打造,建议采用一定措施改善,如统一采用涂料粉刷装饰,色彩上以白色为推荐色,部分墙面可结合当地石材进行设计,如墙围部分。

3、门窗

建议建筑门窗使用断桥铝门窗或塑钢门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色彩控制在深色系,玻璃使用没有色偏的无色玻璃,外部装饰可以结合植物等设计,给予每栋建筑自己发挥的空间。

 

门窗改造示意

 

4、大门

为保证村庄整体风貌的整齐划一,规划院落大门采用设置门檐的大门形式,同时对门楣、门柱加图案、对联处理。 

5、围墙

围墙根据房屋位置,材质可采用红砖、铁艺等,建议使用半高围墙,高度约1.4米左右,丰富村庄层次空间。沿公路两侧围墙采用砖砌实体围墙,白色作为底色,可绘制政策、传统文化、山水风光等素材的墙体彩绘作为装饰,沿围墙种植低矮灌木,高度以不遮挡装饰画为准,行道树种植宜采用乡土树种,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不遮挡两侧店铺牌匾为准;其他道路可采用砖砌、铁艺、木栅栏等多种形式,铁艺围墙应结合爬藤类植物进行美化。 

6、院落

规划将新建的庭院空间明确划分为居住空间、附属空间、园地空间以及交通休闲空间的空间层次。

1)居住空间在空间布局上应与临近院落协调统一,使整条街坊更具整体感。

2)附属空间应尊重村民习俗,方便村民使用,设置柴房、牲畜棚与仓房。其中柴房由于与村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适宜结合居住房屋建设,牲畜棚、仓房应与居住休闲空间区分开。

3)交通休闲空间应改进庭院铺地材质,使用砖石铺地,同时在临近居住空间的休闲空间内设置桌椅,提供打牌、聊天、乘凉的休闲娱乐空间。

4)增加庭院绿化,使用庭院绿化乔、灌结合的方式,丰富院落绿化层次。建议栽植果树,绿化与经济效益都可兼顾。

(四)详细设计指引

新建民居建筑宅基地不超过330平方米,层数不超过两层,高度不超过8米。建筑保证南北朝向,通风、采光良好,建筑风格借鉴东北地区传统关东民居样式,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1、建筑设计方案一

围绕继承传统,节能节约,灵活演变,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立足村庄现状,依据村民生活习惯进行研究分析设计。设计突出乡村农房功能、色彩、格调、特色,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本方案规划总用地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62平方米。

方案一示意图

 
庭院设计:庭院分农务、居住、辅助三部分。临近大门处为农务区,包含种植、养殖、储藏、活动等功能。庭院中部为居住区,由缓台与其他区域分割。辅助区位于最后侧,留有整理、改造、清洁的余地。

建筑设计:建筑适用于严寒地区。简单的外轮廓、外保温构造及封闭性门厅设计,都保证了节能御寒。建筑采用自供热系统,保证安全并留有改造的余地。建筑的主要生活空间全部朝南以获取充足的日照。净手、储藏等设计适应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将为卫生间与洗涤区隔开,做到净污分离,卫生整洁。

文本框: 方案一平面布局图

2、建筑设计方案二

本方案规划总用地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平方米。

方案二示意图

 
设计思路: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适用、卫生、节能、安全、环保、美观的较为现代的新型村镇住宅。

 庭院分区:每户设置前后院。前院为休闲生活区,把庭院经济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引入立体种植、垂直美化空间环境,形成花园式庭院。后院为生产服务区,以满足农副产品生产及生活需要,设家禽畜舍,粪池直通沼气池,沼气池收集农作物秸秆及家禽畜粪便等垃圾产生能量,为家庭生活提供清洁环保燃料,沼气池残余部分又是农作物的优良有机肥料。

 住宅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各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主体结构采用砖混结构,钢屋架彩瓦坡屋顶形式既有利于防水隔热保温,又增加造型美感。

十、景观风貌规划

(一)风貌要素管控

1、交通空间风貌管控

高台子村现状主要街巷的道路为水泥路面,局部道路为砂石路、泥土路;西地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其余宅间道路为土路。南山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其余道路为砂石路、土路;本次规划只对村庄内部道路路面进行分类整修,对路面铺装及道路边沟设置提出规划引导要求。

对于高台子村、西地村、南山村村庄道路空间改造需要突出村庄环境景观设计原则,即简洁大方、保持乡土。主要交通道路建议建设水泥或柏油路面,滨水道路主要材料建议使用石板或石砖,体现传统乡土气息。铺地勾缝材料使用透水材料或当地泥土,使之更贴近自然。交通空间界面处建议多使用绿色植物作为分隔。植物分隔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宅院及山体多用落叶乔木,建议使用当地果树;其次道路、地形高差变化处及宅院入口多用灌木,既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又不遮挡实现;最后,建筑墙面及挡土墙多用爬藤类植物覆盖,作为硬质地面与建筑的过渡。

 

交通空间改造意向

2、公共服务设施风貌管控

高台子村、西地村和南山村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部、村民活动广场,对建筑色彩、屋顶样式、外立面、门窗等方面进行改善,保证与村庄整体风貌的统一。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的色彩、风格要与民居相协调,同时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议可采用两面坡屋顶或四面坡屋顶形式。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应配置绿色植物,墙体宜覆盖爬藤类植物,美化村庄环境。

3、公共空间风貌管控

1)滨水空间风貌管控

滨水空间的营造应围绕村域内的河道展开,建议部分截留蓄水,营造局部水景观,提升全村居住品质与山水环境。景观界面由河、房、街三种空间要素构成,并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紧密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空间形态。水岸做法建议不应过多使用硬质分隔与垂直分隔,应多采用自然的形态与材料,形成生态亲人的滨水环境。

河道剖面

滨水空间改造横截面示意

2)节点空间风貌管控

村庄内原有公共环境较少,通过整理村内闲置地打造绿地景观环境,建设滨水游园、湿地游园、景观小品,增加村庄主要道路两侧行道树和宅旁绿地,美化村民交往空间,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文本框: 节点示意图广场应平坦不积水,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广场周边应布置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并种植高大阔叶乔木或设置凉亭遮阳,方便村民使用;游园宜设置在路口、滨河、天然湿地等便利位置,采用乡土植物和乡土建材进行美化绿化,设置休闲座椅、栈道、铺装、风雨亭、景观灯、小品等设施,方便村民休闲,提升村内景观环境。

(二)风貌分类管控指引

1、建筑风貌管控

1)建筑风格:民居建筑风格采用两面坡屋顶,层数不超过两层,建筑总高度不超过8米;公共建筑和经营性建筑可采用两面坡屋顶或四面坡屋顶形式,层数不超过三层,建筑总高度不超过12米。

2)建筑色彩:墙面颜色建议采用白色或土黄色,屋面瓦颜色一律采用红色系,门窗建议采用深色窗框。

3)建筑后退:有停车需求的经营性建筑,后退道路两侧边沟不低于7米,避免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

4)南山村的建设风貌: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复建满族风情建筑,以体现民族特色风貌。

图片1 拷贝.jpg

2、景观绿化管控

1)沿路景观绿化:沿公路两侧围墙采用砖砌实体围墙,白色作为底色,可绘制政策、传统文化、山水风光等素材的墙体彩绘作为装饰,沿围墙种植低矮灌木,高度以不遮挡装饰画为准,行道树种植宜采用乡土树种,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不遮挡两侧店铺牌匾为准;其他道路可采用砖砌、铁艺、木栅栏等多种形式,铁艺围墙应结合爬藤类植物进行美化。

2)院落景观绿化管控:倡导“美丽庭院”建设,院落内应布局合理,结合菜地、花园留出绿化空间,禁止杂物乱堆乱放,鼓励在院落内种植果树开展庭院经济。

3)广场景观绿化管控:广场应平坦不积水,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广场周边应布置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并种植高大阔叶乔木或设置凉亭遮阳,方便村民使用。

4)节点景观绿化管控:游园宜设置在路口、滨河、天然湿地等便利位置,采用乡土植物和乡土建材进行美化绿化,设置休闲座椅、栈道、铺装、风雨亭、景观灯、小品等设施,方便村民休闲,提升村内景观环境。

3、沿山景观风貌管控

1)村庄周边山体或陡坡1/3H(H为陡坡高度)范围以内为非建设区,应以防护林带建设为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环境。

2)山体周边建筑布置形式宜充分借助背景山体,结合地形地势的变化,形成灵活多样、层次丰富的建筑空间布局。

4、滨水空间风貌管控

1)村庄内河流、冲沟两侧5米范围内为非建筑区。

2)沿河流水体两侧宜设置生态型岸线,采用植被和水生植物加固岸线,可结合水势平滑区段设置小型滨水游园,布置铺装、栈道、凉亭等设施。

3)水体周边景观设施建设不得影响行洪。

4)水系景观打造应保证用地向公众开放的便捷与舒适性,滨水绿地设计使用当地植物。

第六章  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一、近期整治规划

初期行动通过建立合作社或村民协会引导村民致富,解决扶贫村全面脱贫的问题。主要涉及村庄道路改造、垃圾收集点、养老设施等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1、农业产业合作经营模式

近期需整合零散的村民耕地或林地,交由村民合作社联合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管理,合作社按产量以每年市场价格返还现金给村民,并返聘村民在基地务农。近期需要对农用地进行确权并定价,制定具体分配标准,制定产业开发计划并了解村民基地务农意愿及人数统计。

2、建立村民企业合作模式

与部分村民沟通以村民宅基地入股,与企业共同开发经营模式,并商定具体的合作方式(合作经营或委托经营)、分红方式、补偿条件,完成约100户农宅改造试点。

 

近期村庄整治与建设项目一览表

类型

名称

位置

规模

实施年度

产业发展

圣金农业发展区

高台子村

15公顷

2020-2022

 

“世外桃源”文旅发展区

南山屯

12.78公顷

2020-2022

住房建设

农房改造

全域

100

2020-2022

小河流域治理

二十家子河

高台子村

781m

2021

余庆号河

南山村

1200m

2020-2022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道路改造

全域

1569m

2020

 

道路两侧绿化

全域

3000m

2020

二、远期发展规划

远期规划年限:2023-2035

远景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建立村庄多元化发展模式,激活地区活力,吸引青年人返乡就业;在管理层面形成企业与社区互动互助、各司其职、相互融合的良性循环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模式

大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主导。坚持一根红线串到底,强化村集体的组织能力,激发村民对于村庄发展建设的主动性,放弃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到村庄发展建设中来,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模式充分发挥村庄发展建设中村民的主体作用。

决策共谋。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发展共建。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改善及公共空间建设改造的工作,保持村庄的美好环境。

建设共管。建立村规民约,激励村民自觉参与对人居环境建成成果的维护管理。

成果共享。制定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村民合理、科学的分配共治共建所创造的价值。

二、管理模式

(一)规划管理措施

村庄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乡村建设等各类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法定村庄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统筹农用地转用审批和规划许可,减少申请环节,优化办理流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应严格按程序报批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二)国土空间管理措施

在居民点内部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外围将空间按用途分区,划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维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生产区、村庄集中居住区、村庄整理腾退区等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进行管控。

(三)农房建设管理措施

1、村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住房及宅基地,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拆旧建新用以集体经济的发展。

2、规范农房建设管理程序,制定农房建设管理规定,对新建及改扩建房屋进行严格审批。

3、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互促共进,自我监督的作用。

(四)村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措施

1、新增建设用地内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以村委会或经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持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向县自然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县自然资源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等报批材料,并按规定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新增建设用地经批准后,村民个人住宅建设在批复用地范围内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2、其他存量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镇级经办部门根据资料审核及现场实勘后,符合农房建设管理规定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村庄建设用地外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

支持产业用地发展需求,预留5%的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用于新业态发展或零星分散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产业项目的建设。

设施的建设与用地由经营者提出申请,乡镇政府申报,县(市)级政府审核同意后,乡镇政府监督设施建设和用地协议的实施。

4、宅基地的审批流程

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逐级报乡(镇)土地管理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村民占用农用地建设住宅的,应当由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应当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宅。

5、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程序

下列五条宅基地的使用权,由村民委员会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收回:

1)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2)为进行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3)村民一户一宅之外的宅基地。

4)自依法批准之日起连续两年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5)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应当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由上款(1)、(2)、(3)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三、规划实施行动方案

(一)卫生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1、垃圾收集处理: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确保日产日清,无积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配套完善垃圾箱,一般5-8户设置一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适当用绿化遮挡。由环卫人员采用人力收集车、机动三轮等方式运送至村内定点的垃圾收集点,三至五天由乡镇车辆密闭转运。

2、厕所建设:加快无公害卫生公共厕所的建设,公厕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设置明显的公厕标志。并与相邻主要建筑物间隔一般不应小于5m,周围设置不小于3m绿化带。家庭厕所近期以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及三格式化粪池厕所为主;远期随着污水管网建设,排入污水处理厂。

(二)景观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1、道路环境提升:街巷空间界面处建议多使用绿色植物作为分隔。植物分隔可分为三个层次:宅院及山体多用落叶乔木,建议使用当地果树;道路、地形高差变化处及宅院入口多用灌木,既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又不遮挡视线;院落围墙和挡土墙多用爬藤类植物覆盖,作为硬质地面与建筑的过度。

2、河道整治提升:清淤河道沟塘的垃圾杂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加强河网的生态改造及工程措施改造,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结合局部河道滩涂用地建设景观游园,种植亲水植物,设置简单的休闲设施及亲水设施。闲时供村民休闲游憩,涝时过水。

3、绿化美化提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将村口、庭院、宅旁、路旁、水旁及公共空间作为绿化布置重点。村内主路两侧宜种植高大乔木及灌木的组合,其他前路可选址两侧种植花灌木或者一侧种植小乔木并配合攀缘植物绿化。庭院绿化应依照生态性、适用性的要求设计,利用庭院内的有效空地种植高产高效的庭院林木或者果树蔬菜,既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又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见缝插绿”的原则下,利用村内闲置地,沟渠河塘等用地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及活动空间建设。建设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方便村民休闲健身。绿化树种主要选用果树为景观树种,例如海棠、李子等特色作物。

(三)美丽庭院行动方案

1、宣传动员阶段:制定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明确整治内容,村内加大宣传力度,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完成自家庭院美化,形成村庄内美丽庭院样板。

2、集中整治阶段:村内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并组织村民去村内样板户参观,借鉴经验做法,同时,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确保此项活动收到时效。

3、评比表彰阶段:根据活动领导小组推荐,将农户信息、照片在村内进行公开,由村民进行统一打分,对活动中的标兵户予以挂牌,同时村内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村庄面貌提升。


电话:(0434) 6295458  传真:(0434) 6295458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001号 吉ICP备09008679号
主办单位:公主岭市自然资源局 地址:公主岭市光明路1257号 邮编:136100 网站标识码:22038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