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区北郊有一道东西走向的丘陵。据达远所绘《九凤朝阳山地图》所示,丘陵由九岭构成,俗称九凤岭,从西至东依次为:龙凤岭、凤鸣岭、凤阳岭、凤泉岭、凤凰岭、凤和岭、凤云岭、凤翔岭和凤尾岭。九岭依山傍水,是为风水宝地。坐落在环岭街道新桥村境内为九岭中最高的凤凰岭(海拔280.4米),岭下有古墓一座,名为公主陵。
响铃公主狩猎图(来源:网络)
据旧《怀德县志》《满洲旧迹志》记载,古墓顶端为圆锥形。墓高5尺4寸,宽4尺6寸,墓基座高1尺3寸,一律青砖筑成,其下有地穴,穴内放置灵棺。穴有隧道通向墓前飨殿。飨殿为砖石结构,殿堂内宽1丈3尺5寸,长2丈7尺。墓和飨殿的四周,有青色砖墙环绕,飨殿前的围墙处,开有正门和侧门。西围墙外面靠南的地方另建有庙宇一座。20世纪50 年代,该古墓被拆毁,现已无存。
公主陵所葬何人?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清朝的一位格格,有的说是清朝皇帝的女儿。民间传说:墓中系蒙族达尔罕王之独女,名曰响铃公主。因爱慕府中奴仆车夫小鞑子而抗亲违父命。父怒,计使小鞑子射虎方允,暗中以铅灌刀鞘。及至,小鞑子拔刀不出,几经虎伤,又被伏箭所射,毙命。公主闻之大恸,自绝于小鞑子身旁。后与小鞑子分葬两墓,东西并列(传说中的鞑子墓在公主陵西北约25华里的龙凤岭上,今朝阳坡镇黑山嘴子村屯后)。
吉剧《响铃公主》剧照
1954年5月,著名作家胡昭根据民间传说写了一篇少儿读物——长篇叙事诗《响铃公主》,并于1956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单行本(宋源文配图)。于是,响铃公主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
旧《怀德县志》云:“公主陵,在城南南满铁路三站之北,名公主岭以此墓在岭上,有飨殿一间,周墓之地为祭田,主祭者系蒙古鲍姓。但公主之历史不可考矣。”
吉剧《响铃公主》剧照
研究陵墓规模,就可确定墓主的等级。在清代,公主墓和格格墓是有严格区别和等级限制的。九峰岭下这座古墓的规模和格局,同建在科左中旗大瓦房的清太宗(皇太极) 第三女、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罗郡王奇塔特(祁塔特)之妻固伦端靖公主之墓,以及建在辽宁省法库县的清世祖(顺治) 从兄简亲王济度的第二女(由世祖抚养)、第三代达尔罕王班第的妻子固伦端敏公主之墓相同。三地公主墓前都建有飨殿,殿堂宽敞,青砖围墙环绕,开有正门和侧门。查清史,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吉剧《响铃公主》剧照
查清史,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第三女,名字叫耐日勤吐贺其扬贵。乃雍正九年(1731年)7月为孝贤纯皇后嫡出,封为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1747年)3月下嫁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亲王罗布藏衮布第三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也译为色布腾巴勒珠尔或色布腾巴拉珠尔),生一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6月逝世,享年62岁。
在外藩蒙古贵族中,畴封爵位,凡六等:一、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世袭罔替。不入六等者,曰台吉、塔布囊,亦分四等。
吉剧《响铃公主》剧照
从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初封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的275年间,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共世袭罔替十一代、十二任。历任达尔罕亲王因娶了皇家的固伦公主、和硕公主而成为清皇家固伦或和硕额驸(驸马)的有四位,其中第五位达尔罕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为第四任达尔罕亲王罗布藏衮布的第三子。乾隆十七年(1752年),袭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 达尔罕亲王。
色布腾巴尔珠尔,初授一等台吉,命在御前行走。乾隆八年(1743年)8月,封为辅国公。乾隆十一年(1746年)尚固伦和敬公主(耐日勤吐贺其扬贵),授固伦额驸。
吉剧《响铃公主》剧照
乾隆十八年(1753年)4月,授色布腾巴尔珠尔哲里木盟副盟长。因其当时住在京师,由其哥哥喇什纳木扎勒代署盟旗事务。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从征准噶尔有功,赐双俸。寻因误用阿布尔萨纳驻守伊犁,不久阿布尔萨纳叛乱,因而色布腾巴尔珠尔以罪削亲王和旗札萨克(其兄第四任达尔罕亲王罗布藏衮布的第二子色旺诺尔布袭第六任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复封亲王(和硕毅亲王)。7月,由额驸、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卒于军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川平,复命图形紫光阁。勋子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降袭郡王。
清高宗乾隆皇帝曾留有《科尔沁固伦和敬公主额附达尔罕亲王侍宴》诗作二首:
一
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
嗣徵彤管著,绵泽砺山申。
设候严暄沓,清尘奉狩巡。
敬诚堪爱处,未忍视如宾。
二
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
诗书大义能明要,妫讷丛祥遂降嫔。
此日真堪呼半子,当年欲笑汉和亲。
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查阅清代地图,科尔沁左翼中旗边境“南至柳条边墙五百五十里与吉林为界”,即光绪三年怀德未设县前,新柳条边墙以北土地为科尔沁左翼中旗所属县域内所存同治九年(1870 年) 榴月(5月),于八家子(今怀德镇) 南三道岗关帝庙无名氏所立《关帝庙碑》和由潜修居士长安子撰文,山左罗顺字翔云所立《关帝庙碑》两座碑文亦为佐证。
另据相关史料,在民国年间,第五任达尔罕亲王色不腾巴尔珠尔后裔达赉贝子之子辅国公多尔吉还派安垦局局长李景阳、地局帮办温玉堂,先后到怀德为府上收过租赋。
以上资料证明,当时怀德县境内的土地所有权属第五任达尔罕亲王色不腾巴尔珠尔后裔多尔吉府上,在这里修建的陵墓亦应是多尔吉的祖陵。据辅国公多尔吉讲:“怀德县的公主陵是和敬公主陵,乃色布腾巴尔珠尔所娶的清廷公主。死后依据‘算命’和‘看风水’,确定灵柩应葬于其领地科尔沁草原,而公主岭系九凤朝阳,九峰内中峰最高,左右各峰成阶梯形,为之朝拜,此处实为科尔沁境内地势之冠,故和敬公主灵柩就葬于中峰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