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的“时光故事”

  公主岭市地处松辽平原,拥有4500年的人类生活史和1000多年的建城史,最早居民为濊貊族人,他们是东北渔猎文化的重要创造者,由濊人和貊人组成,主要活动在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与肃慎族系、东胡族系构成东北古代先民三大部族群体。
  远古时期。公主岭文明起源于东郊肖家屯遗址,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物并存的遗址。1994-2008年,历经5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650平方米,文化内涵分两期: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500年),二期为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3000年)。遗址出土的“亚腰型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挖掘、翻土、收割、脱壳等农业工具,证明4500年前此地已开始农耕经济作业。
  距今约4000年进入夏代,公主岭迈入青铜时代,虽青铜器有所发现,但石器和陶器仍是主要用具,渔猎和采集经济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时期,在东辽河流域和东部山区形成主要聚居区,以大青山、黑山头、二里界、王凤仪屯、猴石、大院等遗址为代表,迎来第一个文化繁荣期。
  战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战国晚期,北方东胡常侵扰燕国。燕昭王重用熟知东胡的秦开,于公元前284年派其率军出击。秦开凭借战略谋划与精锐燕军,击退东胡,将其驱离千里,拓展燕国北疆。燕国在东辽河左岸筑城,加强对新地管理,公主岭纳入燕国版图,地属辽东郡,开启行政归属历史。燕人带来铁制农具与农耕技术,传授土地开垦、灌溉、种植等知识,促进了公主岭农业发展,人口聚集,村落壮大。同时,燕文化传播,与当地文化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加强对东北统辖,秽貊族系分化出夫余、高句丽等族。西汉前后夫余建国,公主岭被纳入其管辖范围,夫余政权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统治时间约700年。公主岭属夫余政权西部边陲。期间,东汉中叶,公主岭地域曾为东胡族系后裔鲜卑人所占。两晋时期又曾为勿吉所居。
  南北朝末期,高句丽政权强大,公元473年好太王征夫余,公主岭成为高句丽北部边陲。
  隋唐至宋元时期。唐初,公主岭仍为高句丽北部边陲。为防御唐朝的进攻,从公元631年到公元646年,高句丽政权用时16年,修筑了一道东北自夫余西南至海、长千余里的长城。即从今第二松花江左岸,经德惠、农安、公主岭、梨树、铁西区,进入辽宁昌图境内,直到营口的长城·老边岗土墙。公主岭境内全长约45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横跨4个乡镇。老边岗土墙作为唐代重要的边塞遗迹,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填补了吉林省长城区域的空白与年代缺环。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公主岭归其管辖。之后渤海建国,公主岭由渤海国夫余府管理,成为渤海通往契丹交通要道——契丹道的必经之地,当地靺鞨先民加速文明进程。
  辽金元三朝历经536年,是公主岭繁荣昌盛时期。这期间,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各少数民族也相互影响。大量中原人口迁入,带来先进思想文化和农业技术,推动契丹、女真、蒙古族汉化。同时,契丹、女真、蒙古凭借军事力量与各民族频繁接触,在交往中完成文化融合,如服饰、饮食等方面相互借鉴。
  辽金两朝在公主岭设信州(今秦家屯古城、五家子古城),处在辽金时期南北交通线上。此地发展为周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使管理职能,商业繁荣,文化活动丰富。这里不但是辽金时期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辽金之后元明清历朝历代的重要驿站。当时公主岭村落遍布,遗址大小不一,还有14座城址,奠定了如今乡镇分布格局。出土遗物多为生活用器,像陶器、瓷器等,反映出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
  明清时期。明初,改元辽东行省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又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公主岭属其辖区的亦东河卫。明末,南迁至松花江一带的海西女真逐步强大,形成哈达、叶赫、辉发、乌拉四部,又称扈伦四部。公主岭大部归属海西女真叶赫部,目睹了叶赫部的诞生、兴盛、衰落与灭亡的历史。
  清代,公主岭归吉林将军辖下的吉林副都统和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管辖。顺治、康熙年间,清朝统治者为保护祖宗发祥之地,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以“杨柳结绳”筑墙,先后修筑盛京边墙(柳条老边)、吉林边墙(柳条新边)。公主岭境内的柳条新边自东辽河右岸起,沿着西南—东北向,先后经过二十家子满族镇、南崴子街道、环岭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农场),全长45公里。二十家子满族镇因为新边29座边台之一而兴。其柳条边里属吉林将军,边外属盛京将军。康熙、乾隆东巡曾在域内打围和驻跸。东辽河右岸的戥子街曾是中俄“雅克莎之战”的生命补给线。
  道光元年(1821年),公主岭划归昌图厅。同治五年(1866年),设分防经历于八家子(今怀德镇),仍归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境内置县,名以怀德,仍隶属昌图府。
  近现代时期。近代公主岭城区因中东铁路建设兴起,原是村落,地处战略及交通要道,又是粮食集散地。1898年,中东铁路支线(后称“南满铁路”)动工修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东清铁路南满洲支线(旅顺——哈尔滨区间)南北两段干线接轨仪式在怀德县南部举行,在此设二等车站,也是中东铁路支线从哈尔滨起的第一个重要二等车站,时称“三站”,后称“公主岭站”。因铁路交通的带动,公主岭迅速崛起为商业重镇,逐渐成为怀德县新的经济中心。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与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1906年,日本从俄国手中接收了长春至大连、旅顺铁路及其附属地的租借权和管辖权,将这一区段改称为“南满铁路”,并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株式会社”)。自此,公主岭陷入了日本势力范围。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公主岭进行全面殖民统治,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段侵略史长达40年之久。
  “九一八”事变后,怀德人民奋起反抗,各路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尤其是赵泽民、汲义方指挥的怀德保卫战,给日伪当局以沉重打击,一扫国民党和东北军政当局不抵抗的阴霾,在东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怀德全县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把公主岭作为重要军事基地苦心经营,修筑东、西、南、北4个大兵营及飞机场、兵器厂、仓库等军事设施,并部署大量军队在此驻扎和训练。伪满时期,公主岭甚至有“军都’之称。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陷入国共争夺东北的复杂局势中,公主岭因处于战略要地前沿,成为中共主力部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战场和“拉锯区”之一。
  1946年4月,为发动四平战役,中共在此特成立中共公主岭中心县委,领导伊通、双阳、怀德县委,为四平战役提供坚实的后方支持与保障。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的第一仗——怀德战役打响。我军对盘据在怀德镇的国民党守军进行远距离奔袭,全歼国民党守军5000余人,成功解放怀德镇。随后的公怀路大黑林子追击战中,我军又围歼了由四平北援的敌71军军部率领的88师、91师。我军乘胜顺势解放了公主岭。
  1948年,土地改革在怀德县顺利完成,此时怀德县辖10个区、239个村。1949年3月31日,设立公主岭市,为丙等城市;5月,变更为县辖市,怀德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行署驻公主岭镇,辖10个县,并设立公主岭市,以原公主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公主岭市的行政区域;9月,公主岭市改为区级镇,范家屯升为区级镇,撤销部分区,全县实行区、乡、社制。1958年1月,裁区并乡;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将怀德县、公主岭市等划归四平专区管辖。1959年3月,公主岭市降为镇;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怀德专区,撤销公主岭市还怀德县,行署驻公主岭镇;10月6日,更名公主岭专区;10月12日,设立公主岭市,仍存怀德县。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公主岭市,恢复公主岭镇,隶于四平专区怀德县。198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德县,设公主岭市(地级市),以原县区域为公主岭市区域,撤销怀德县建制后,设立怀德镇归公主岭市管辖,将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12月20日,将大岭、响水、桑树台3个乡改为镇。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不设区、不带县),由四平市代管,计划由省单列,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20世纪后半叶,公主岭市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3年11月,公主岭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实行省直管县体制。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公主岭市由长春市代管。此后,公主岭加速与长春的融合发展,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21年,硅谷大街打通城市难点,从高新南进入范家屯路段贯通。2023年2月,公主岭市划转汽开区行政区域房屋登记档案交接工作完成。2024年12月20号零时起,公主岭市本地固定电话网整体并入长春,号码由7位升至8位,长春以外的其他地区电话用户拨打公主岭的固定电话需加0431,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公主岭与长春的同城化发展。
  


  

 

  初审:邹梦楠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 

  • ( 责任编辑: )

    最佳分辨率 : 1920*1080 1440*900 1366*768

    主办单位:公主岭市人民政府  办公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公主大街2199号

    邮编:136100  联系电话:0431-76561660  传真:0431-76223110  标识码:2203810013

    电子邮箱:gongzhulingshi@126.com  吉ICP备2021004311号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