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龙山满族乡深挖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打造从特色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的多元产业矩阵,为村民铺就增收致富路,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交出亮眼答卷。
走进沿河村鲜仙无花果采摘园,大棚里果蔓郁郁葱葱,饱满的果实点缀其间,成为园区的“主角”。负责人陈艳春指着连片的棚室介绍:“整个园区占地3.5万平方米。以无花果种植为核心,11栋大棚专门培育这个品种,剩下1栋轮作应季蔬菜,空地搭配种植黑加仑、树莓等小浆果。”作为“南果北种”的典型实践,这里通过科学管护让无花果在北方扎根结果,仅无花果一项今年预计产量就达2.5万斤。结合错峰种植技术,可实现全年12个月轮番采摘。如今,这片采摘园不仅吸引游客专程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更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仙山村,53岁的申百军依托半山区优势,从2014年开始发展榛子种植,如今150亩榛子园已颇具规模。“多亏乡里‘一村一品’政策支持,现在园里有1万多株榛子树,大果榛子和野生榛子年产量超2万斤。”申百军说。每到秋季,这里的榛子经过晾晒、筛选、炒制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在和平村,村党支部创新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干部+农户”模式创办德龙酒厂,以本地御马泉水为源,酿造高粱白酒、五粮白酒两个系列4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超10万斤。“我们与农户签订高粱收购订单,通过线下商超、景区展销和线上平台多渠道销售,年收入达6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勇介绍,酒厂不仅提供15个就业岗位,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实现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自2021年起,我们通过发展林中经济、强化棚膜技术、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有效带动乡村经济繁荣,改善了居民生活,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使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更加有力量。”乡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陈奇表示,沿河村的特色采摘、仙山村的榛子种植、和平村的白酒酿造,正是“一村一品”战略的生动实践。
从特色种植的创新探索,到党支部领办的产业突围,该乡正以实干为笔、以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奋力书写“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时代答卷。
初审:邹梦楠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