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县域产业】馋哭了!灵芝宝宝“空降”苇子沟,孢子粉簌簌飞超纯乎!

  近日,在苇子沟街道獾子洞村灵芝培育基地——这片由獾子洞村和苇子沟村共同建立的43栋灵芝大棚里,数万朵农大赤灵芝舒展着饱满的菌盖,红褐色的孢子粉如细密绸缎般覆盖在菌盖表面,在透过棚膜的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随着采收机器的嗡鸣,这些凝聚着养分的孢子粉被小心收集,标志着这片由闲置荒地蜕变而来的特色产业园,迎来了首个丰收季。
  芝伞盈棚。清晨的阳光透过棚膜,在湿润的地面投下斑驳光影。走进西区八号棚室,一股淡淡的菌香扑面而来,上千株灵芝整齐排列,伞盖边缘微微上翘,如同撑开的红褐色小伞,伞面覆盖的孢子粉在光线下泛着绵密的光泽。“你看这菌盖厚度,足足有两指宽,孢子粉黏在手上滑溜溜的,这都是仿野生种植的功劳。”基地负责人、苇子沟街道苇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闫金生指尖沾了层细细的粉末,“这片地荒了五六年,没碰过农药化肥,我们又模拟山林的温湿度,灵芝长得比实验室培育的还精神。”
  各棚室内,80台孢子粉收集机正低声运转,成熟的孢子粉轻盈飞起又缓缓没入半空中红色的收集袋,袋子渐渐鼓胀,袋内粉末细腻如尘。“机器一开动,一栋棚一天就能收6至8斤。”正在巡查设备的村民宗文富笑着说。他的胶鞋上沾着些许泥土,围裙口袋里别着个小本子,记满了每日的温湿度和收粉量,“这活儿不重,离家又近,比在外打零工踏实多了。”
  荒土新生。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培育基地,半年前还是另一番模样。“当时1.3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建筑垃圾堆得有半人高,风一吹全是灰。”为让荒地“重生”,街道党工委精准部署、全程督导垃圾清理工作,处理铺平1.3万立方米建筑残土,连地块边缘的杂草都一根根拔净。
  土地“焕新”后,如何让它产生价值?2024年春天,街道党工委特别邀请的吉林农业大学专家指出:“灵芝喜净土、耐阴凉,咱们这闲置地简直是天然培育场。”村里当即派技术员刘福才去蛟河黄松甸基地取经,3个月里他记满了笔记本,从菌种培育到棚室搭建样样学透。当年试种的1栋大棚灵芝取得成功,让村民们坚定了信心。
  镜头为证。刚采收的孢子粉送到晾晒棚时,还带着菌盖的潮气。晾晒架上,平铺的粉末像一层薄纱,在通风的棚里慢慢风干,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草木香。“得晾到用手一捏就散才算好。”乡村振兴专干马嘉林举着手机拍摄,“这是每天刚收集的孢子粉,粉丝们总追着问‘粉纯不纯’,咱就拍给他们看,从收集到晾晒,每个环节都不落。”
  在“岭芝健”抖音账号里,从建棚时的钢筋水泥到如今的采收场景,每个细节都有视频记录。“现在大家都爱追着看我们拍日常,说看着基地一点点儿建起来,买着放心。”村干部白雪翻着手机里的粉丝留言,眼里带着笑,“咱这灵芝的名声,也就慢慢传开了。”
  从荒地到菌棚,从试种到丰产,苇子沟的灵芝不仅长出了经济效益,更种出了乡村的精气神。眼下,第一批孢子粉已完成晾晒,即将进入无菌车间破壁包装;基地的观光步道正在铺设,再过不久,游客就能走进棚室,亲手体验采收的乐趣。“下一步,我们要把灵芝做成产业,开发更多周边产品,让‘岭芝健’品牌走出公主岭。”闫金生望着棚室里饱满的灵芝,眼里满是期待。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像那些悄然生长的灵芝,在乡村振兴的阳光下,舒展着蓬勃的生命力。
  
  

 

  初审:邹梦楠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 

  • ( 责任编辑: )

    最佳分辨率 : 1920*1080 1440*900 1366*768

    主办单位:公主岭市人民政府  办公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公主大街2199号

    邮编:136100  联系电话:0431-76561660  传真:0431-76223110  标识码:2203810013

    电子邮箱:gongzhulingshi@126.com  吉ICP备2021004311号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