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的瓜叶在夏风中沙沙作响,饱满的香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玻璃城子镇重兴村种植大户苏延荣站在田埂间,看着一辆辆外地客商的货车一字排开,工人们麻利地将刚摘下的香瓜装箱、过秤、装车,笑得合不拢嘴。这番繁忙景象,要从重兴村以“短平快”特色种植叩开致富门说起。
“头雁”谋变小作物撬动大收益。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选准路径是关键。村党支部书记汪守山深知,传统种植模式难以快速提升村民收益。为此,他带领村干部深入调研,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最终将突破口锁定在“成本小、收益高、周期短、见效快”的高效经济作物上。“必须让土地生金,让乡亲们的汗水换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汪守山说。在他的推动下,重兴村在稳固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转向种植西瓜、香瓜、白菜、辣椒、萝卜等“短平快”蔬果品种,以“短”养“长”,走出一条特色增收路。
取经试验循环种植盘活寸土寸金。方向既定,行动为先。汪守山不满足于本地经验,主动带领村民外出“取经”。怀德镇三里堡子村香葱种植的成功经验令他深受启发,当即引进一批优质香葱苗。回村后,他带头在村里开辟“试验田”,探索高效轮作模式。这一创新形成了巧妙的“时间接力”:当其他地块的香菜售罄、西瓜香瓜“罢园”后,正好无缝移栽香葱,实现土地全年无闲、收益循环不断。这种精打细算的种植策略,最大化利用了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大户示范特色种植结出“黄金果”。在村里的号召和扶持下,拥有30余年种植经验的苏延荣率先扩大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她紧跟市场节奏,科学规划地块,将4公顷地种上清甜多汁的西瓜,1.5公顷地培育香气浓郁的香瓜,“罢园”后轮作白菜、萝卜等热销蔬菜,其余土地则种植辣椒保持固定种植。去年一年,苏延荣的辛勤耕耘换来丰厚回报,家庭种植收益突破30万元大关。眼下正值香瓜开园旺季,苏延荣的瓜田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瓜香。她欣喜地介绍:“高峰时,每天能有五六辆大车来拉瓜!这香瓜,真成了咱的‘黄金果’。”现在全村已有40余户村民参与到特色种植当中,平均每户年收益在5万~8万元左右。
重兴村通过精准研判市场、优化种植结构、创新轮作模式,将“短平快”经济作物打造成致富“新引擎”,让土地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初审:邹梦楠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