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供热专项规划(2015-2030)》已经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现予以公示。
一、公示日期:2016年8月11日——2016年9月10日
二、公示反映方式:在公示期间,有关单位或个人对该规划有任何意见或建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向公主岭市规划管理局反映。
邮箱:824559730@qq.com(请注明“供热规划公示”字样)
电话:0434-8889008
三、公示内容:
1、规划背景
近年来,公主岭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场机制下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为应对城市建设的发展,解决城市供热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总体规划中在供热专业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此,公主岭市规划管理局提出编制《公主岭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指导新时期城市供热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划内容
根据《吉林省公主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结合公主岭市中心城区现有热源情况确定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锅炉房和调峰锅炉房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如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电能等。在规划期内,逐步取消现有的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全市统一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至2020年,保留市热力公司岭西第一热源厂、市热力公司岭东第四热源厂、百通供热公司西热源厂这三座热源厂做调峰热源,其余热源全部拆除;至2030年,保留市热力公司岭西第一热源厂做调峰热源,其余热源全部拆除,拆除的热源所供热的区域就近接入集中供热管网。结合公主岭市规划的地下综合管廊布局,合理规划供热主干线的路由,使供热主干线布置在综合管廊内。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将热力网主干线连接成环状管网,提高管网的可靠性。
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供热方式,保障公主岭市中心城区供热安全;(2)公主岭市中心城区的供热发展坚持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区域锅炉房和调峰锅炉房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原则;(3)采用分布式输配系统,热力站采用无人值守形式,智能供热;(4)经济合理情况下,将热力网干线连接成环状管网,科学有效保障供热安全;(5)发展与整合并重,优化供热资源配置;(6)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促进供热市场化;(7)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
规划年限:2015年——2030年
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至2014年底,公主岭市中心城区现有建筑面积1088.56万m2,其中居住面积680.37万m2,公建面积326.94万m2,厂房及其它面积81.25万m2。共有8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及34座分散单体锅炉房。
本规划根据数学模型预测法、规划用地指标测算法等对规划负荷进行预测。至2030年,总建筑面积达2530万m2,热网供热总功率达1144MW,采暖季总供热量10411042.1GJ/a。从公主岭市供热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锅炉房和调峰锅炉房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供热模式。
近、远期供热能力分析:
近期规划热源热负荷一览表
近期热源供热能力 |
近期规划热负荷 |
|
热电厂 |
基础:308MW 最大:540MW |
945MW |
生物质电厂 |
30MW |
|
保留的调峰热源 |
404MW |
|
合计 |
974MW |
远期规划热源热负荷一览表
远期热源供热能力 |
远期规划热负荷 |
|
热电厂 |
基础:770MW 最大:1002MW |
1144MW |
生物质电厂 |
30MW |
|
保留的调峰热源 |
213MW |
|
合计 |
1245MW |
公主岭市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布置见附图。本规划从热电厂引出两路供热主管网,一路承担铁道以南区域的热负荷;另一路承担铁道以北区域的热负荷。在两路供热管网的末端及中部位置,以连通管连通,使整个管网形成环状。考虑公主岭市的供热现状及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情况,确定本规划中铁道以南的综合管廊内的供热主管网需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铁道以北的综合管廊内的供热主管网要在2019年开工建设,2020年完成并投入使用。本次规划新增供热热水主干管(管沟长度)24.1km,支干管(管沟长度)56.4km,共设置热力站237座,其中利用原有热力站122座,由分散小锅炉房改造热力站6座,新建热力站109座。
另外,本规划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信息化监管、应急保障等内容也有充分考虑。
《公主岭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15-2030年)》的编制得到了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和公主岭市规划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并且对规划成果也从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了意见。
在此,本规划向社会公示,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图纸: